面对全市范围持续高温、热浪频袭的严峻形势,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理念,从组织领导、科学施训、综合保障三个维度协同发力,全面构建高温安全防护体系,确保队伍在极端“烤”验下始终保持高昂斗志与安全稳定,为高效履行应急救援职责奠定坚实基础。
党委统揽,下好安全“先手棋”。强化顶层部署。支队党委高位谋划,将高温安全作为“头等大事”紧抓不放,密集召开党委会、安全形势分析会,深度研判高温风险隐患,明确各级主官为第一责任人,构建“党委抓总、主官负责、专班落实、全员参与”的责任闭环链条,确保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健全制度规范。刚性落实议战议训议安全制度,严格执行“谁组训、谁负责,谁指挥、谁负责”原则,并创新建立“安全员交叉互查”等机制,将安全制度要求嵌入训练执勤全过程、各环节。深化思想引领。广泛开展安全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复盘剖析,系统学习高温中暑预防、蛇虫防范、水域救援安全等知识,让“安全第一”理念深入人心,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的浓厚氛围。
科学练兵,织密防护“安全网”。精准实施错峰训练。支队立足实战,精准推行“错峰训练、分段组训”,将高强度室外科目调整至早晚凉爽时段。严格气象预警响应机制,气温超35℃停高耗能项目;达38℃或红橙预警,转至室内装备操作、战术研讨等。严格全流程安全管控。建立训练“前中后”全链条监管,训前严格落实体温、精神、身体状态“三查”,精准识别重点人员;训中设安全员,实时监测面色、出汗、心率等关键指标,异常即停;训后做好复盘总结与科学放松恢复。聚焦实战能力锤炼。在严控风险前提下,聚焦实战设置情景模拟检验应急处置,强化空气呼吸器耗气测试、烟热模拟等专项安全训练。同步针对水域、密闭空间等高危场景,增设安全员并强化应急演练,全面提升极端条件下识险避险处险能力。
多维保障,筑牢健康“防护墙”。夯实防暑降温基础。支队全方位升级防暑降温保障体系,在训练场、轮换区统一设置配备遮阳、通风或降温设备的休息区,足量供应清凉及电解质饮品,按标准配齐配足防暑急救药品,设立“防暑降温补给站”,严格执行强制补水休息制度,引入喷雾降温等措施改善环境。提升健康守护能力。定期邀请医疗专家开展防暑急救、高温防护及心理健康专题培训,增强自救互救与调适能力。强化日常健康监测预警,为重点人员建档并精准保障。同步深化医协合作,畅通急诊绿色通道。优化饮食生活环境。科学调整夏季食谱,增加清淡、富维生素食物、水果及消暑饮品供应。严格落实餐具洗消和营区深度清洁消杀,营造卫生环境。此外,常态化开展“送清凉”活动,解决指战员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