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加强社会面火灾防控,进一步推动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有效消除电动自行车火灾隐患,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结合当季防火工作实际,找准“三个关键词”打好电动自行车整治“组合拳”。
找准“周密布防”这一关键词,巩固安全基础。支队深刻吸取典型案例事故教训,针对案例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召开电动自行车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议,要求整治行动要立足辖区火灾防控实际,以全面消除电动自行车安全隐患为着力点和发力点,严格落实片区电动自行车网格化长效管理机制,建立清单、掌握底数、加强指导,充分发挥执法监督人员、网格员、管理人员的“铁脚板”优势,对辖区商业综合体、医院、集贸市场、住宅小区等使用电动自行车出行较多场所开展常态化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巡查,织密电动自行车火灾防控体系。同时,发动行业部门和基层监管等力量利用各领域执法权开展自查自检,形成整治合力,坚决避免出现监管盲区、失控漏管,确保辖区整治无死角、无盲区。
找准“人防技防”这一关键词,监管违法违规。支队联合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开展源头整治行动,加强对全市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维修企业的安全资质管理、产品质量检测、车辆注册登记等工作的监管,强化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安全防范。同时,积极推动住宅小区电梯加装物联网智慧监管系统,通过智能化监管系统,自动捕捉识别电动自行车入梯的不安全乘梯行为,自动触发相关警告,并第一时间播放劝导视频、音频,确保电动自行车不入梯不上楼,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其次,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加强停放充电环节安全管理,增加巡逻频次,并加强物业工作人员培训力度,切实提高物业工作人员的防火技能。
找准“以宣促防”这一关键词,强化宣传教育。支队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为宣传要点,在全市开展全城“亮屏”、媒体“发声”、消防“敲门”活动,利用商圈大屏、沿街LED显示屏、宣传专栏、楼宇电视集中宣传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常识。组织宣传人员、物业、网格员在小区人员密集处、停车场出入口、电动自行车停放点和主要出入通道张贴《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提示》等警示牌、海报和横幅,潜移默化中促使群众对消防安全工作更加关注和支持。同时,通过在人群密集场所发放宣传资料、播放电动自行车警示片等方式,并结合微信朋友圈、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拓展宣传渠道,引导民众提高消防安全意识,文明停放电动自行车、注意充电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