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按照“政府抓总、专班统筹、排查整治、宣传教育”工作思路,聚焦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靶向施策、群防群治,聚力提升本质消防安全水平。
一、强化政府统筹调度。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军先后6次批示指示、调度推进、检查督导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市安委办、市消安委办联合印发《嘉兴市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突出风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市平安办、市道安办联合发文部署“老头乐”类低速电动车专项整治工作。组建市电动车整治工作专班,抽调公安、建设、市场监管、交通运输、消防救援6人脱产集中办公,期间开展会商研判5次,常态化督导12轮次,晾晒通报3次。
二、深化隐患排查治理。聚焦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回收等重点环节,依托专班推动各级建立“3+1”隐患排查机制,即镇街排查、县级抽查、市级督查和单位(场所)自查,开展政务督查3次,部门组团式执法7次。行动以来,全市共排查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3家、登记站188家和充换电场所8158处,检查重点建筑6800幢;公安部门处罚销售、维修点16家,罚款8万,非法改装车辆2089辆,罚款10.3万;市场监管部门处罚销售单位10家,罚款2.07万;消防救援部门办理电动自行车处罚案件1200起,罚款6.09万。
三、推动本质安全提升。在全市明确住宅小区、居住出租房(经营性自建房)集中区域、工业企业、人员密集场所、临街商区等5类单位(场所)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示范点建设,积极推广安装电梯“智能阻车系统”,有效防止电动自行车上楼入户,目前全市已完成安装7334套。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实施特色治理新模式,平湖市出台《平湖市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新建、改建实施意见》,加快推进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新建、改建工作;海宁市试行“数字消防-电动车停车充电隐患监控”平台,规范业主停放、充电行为;桐乡市推进“桐智换电”项目,在城市道路、居民区等区域标准化设置换电点位,实现充电过程“人、车、电”分离,目前已建成换电点位223个。
四、加强宣传曝光教育。联合各类媒体集中拍摄电动自行车爆燃实验专题,以案说法讲解电动自行车违规充停的危害,唤醒群众对电动自行车火灾防范意识;结合大曝光大宣传活动,在嘉兴新闻、南湖晚报等市级主流媒体和嘉兴消防官微定期曝光“进楼入户”“人车同屋”等典型案例,实现新闻舆论监督、消防安全常识普及“双提升”。以消防宣传教育“五进”工作为抓手,开展精准“入户式”宣传教育,告知电动自行车安全使用方法、宣传违规充停的危害,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9万余份,张贴电动车消防安全宣传海报2万余张;1731个夜巡组开展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劝阻私拉电线及插座、上楼入户充电等不安全行为,第一时间消除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