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衢州地区出现连续强降雨,开化县、柯城区相继启动I级应急响应,为积极应对城市内涝、泥石流、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牢固树立“防大汛、抗大洪、救大灾”的战备意识,建立“硬核”战时工作机制,攻坚克难、连续作战,全力打好防汛抗洪“攻坚战”。6月19日至21日,衢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共参与抗洪抢险警情142起,出动车辆舟艇共300余次、人员1071人次,营救疏散被困群众317名,得到了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一致肯定。
快速响应,迅速激活战时工作机制。自6月19日市防汛防旱指挥部启动Ш级响应以来,支队第一时间成立防汛抗洪指挥部,下设综合信息组、指挥协调组、应急通信组、战地政工组、新闻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6个工作组,实行24小时指挥中心值守制度,全面统筹协调防汛抗洪各项工作。派驻指挥长和信息助理进驻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做好信息对接、预警联动和灾情会商研判。依托各大队成立8个防汛抗洪分指挥部,负责本辖区内抗洪抢险救援工作。支队先后召开视频调度会3次,连续下发紧急工作指令和预警提示7份,动员各级从思想、人员、安全等方面真正“紧起来、严起来、实起来”。
优化力量,前置备勤实现精准调度。支队主官、党委成员分片包干,下沉灾情任务重的大队开展现场研判指挥,抓实抓细各项抗洪抢险救援措施。进一步统筹全市水域救援力量,在“1+8+4”水域救援体系基础上,实施“1+2”水域救援等级调派,将全市21支专职队、5支企业队、14支民间救援队纳入调度范畴,形成强大救援合力。针对水域救援任务繁重的地区,抽调部分水域救援分队进行前置备勤,做到“力量抢在汛期前”。同时与气象、水利、交通等部门建立联合会商、信息通报和实时动态预警制度,精确定位事故灾害重点区域。
全程管控,建立安全高效救援体系。结合此次防汛形势的紧迫性和突击性,支队从“救援前、救援中、救援后”三个环节入手,全程做好管控工作。救援前抓准备,与社会单位建立应急物资联动保障机制,对全市水域救援装备进行维护保养和性能评估,最大限度发挥装备作战效能。救援中抓安全,“一部六组”对每一起警情进行全程跟踪、安全提示和辅助指挥,前方分指挥部实时开展救援环境评估,设置安全员,建立紧急救助小组,参战人员严格执行水域救援“五个绝不允许”。救援后抓复盘,及时总结防汛经验,分析薄弱环节,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