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社区消防安全管理,营造平安稳定、文明和谐的居民生活环境,宁波市消防救援支队“防消结合”做好社区消防工作,以“常态化”为导向,确保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稳步提升,为打造平安宁波,确保全市火灾形势稳定奠定良好的基础。
夯实责任,发挥“主导力”,构建常态化隐患管控体系。支队紧密结合当前消防工作实际,推动各社区落实好消防工作责任,建立以消防、基层派出所、社区民警为主力,社区主任为主要负责人,网格化管理员为辅的消防安全监督力量。不断完善大、中、小网格的监管制度,建立责任明晰、机制健全的消防管理网络,切实形成健全的“全覆盖、无盲区”的消防管理网络体系。从规范入手,在目标管理责任书中对社区消防组织建设、消防宣传教育、消防设施器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推动社区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抓住当前老旧小区改造这一契机,积极与规划、住建部门沟通,督促老房改造按照国家消防技术规范的要求,将消防通道、消防给水等公共消防设施与城市、社区的建设同步考虑、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信息共享,强化“监管力”,构建多样化联防联控体系。支队坚持开展常态化隐患排查和规范化工作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派出所、社区等部门的基层优势,及时发现和推动整改居民社区、重点单位火灾隐患,并及时修订灭火救援预案。同时基层指战员深入辖区居民社区开展六熟悉演练,实地测试固定消防设施、登高消防车作业面、消防水源供水能力等作战数据,加大技术研究。对消防车通道没有施划或被堵塞占用、消防设施故障损坏、消防控制室无人值班值守等情况,逐一进行登记,及时向防火监督员反馈,支队防火监督员建立清单,现场核查,督促社区居委会、物业服务企业落实整改,确保防消互联查改、形成闭环。
效能互增,提升“战斗力”,构建专业化排查整治体系。支队通过在基层消防站实施与完善防消联勤工作机制,达到优化现有消防人员资源配置,充分发挥消防队伍“防”与“消”最佳整体工作效能的目的。支队定期对微型消防站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并组织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证书。不断强化微站工作人员救早、救小的业务能力。基层指战员定期联合社区微型消防站共同开展实战演练,加强对微型站队伍的实操指导,督促配齐灭火器材,做好应急准备,结合初起火灾处置流程,确保一旦发生火情,立即响应、有效处置。
部门联动,提高“知晓率”,构建多样化宣传培训体系。支队深入各社区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普及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知识;动员各级网格员加入消防志愿者队伍,利用工作之便宣传消防知识;有效利用社区LED屏、橱窗高频播放消防公益广告;利用“六熟悉”、灭火演练以及灭火救援时向群众发放消防宣传材料,宣讲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安全常识,广泛开展隐患排查、疏散救人、消防器材操作使用等自救常识的培训,并对群众提出的消防安全疑难问题进行解答,使广大群众学习和掌握防灭火常识,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使“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工作职责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