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无障碍阅读

中国应急管理报:爱子心无尽 永寄消防情——记英雄母亲“管妈妈”罗小双
2021年 04月 05日 09: 46 信息来源: 中国应急管理报 作者: 中国应急管理报

  4月2日上午,浙江省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二站的消防员们陪伴着一位特殊的亲人来到翠微山烈士陵园,缓步走到管志彦烈士墓前,献上黄色的鲜花,致以庄严的敬礼,表达崇高的敬意!

  这位老人就是大家敬爱的“管妈妈”——烈士管志彦的母亲罗小双。瓯江江畔,苍山矗立,烈士墓旁,翠柏环绕。这里,是“管妈妈”肝肠寸断之地,因为她唯一的儿子牺牲后长眠于此;这里,是“管妈妈”深情寄托之地,她把对儿子绵绵无期的慈母之爱撒向广大消防指战员,撒向消防救援事业;这里,也是“管妈妈”骄傲欣慰之地,因为她消防战线的“儿子”越来越多,越来越英武雄壮……

  管志彦牺牲后,“管妈妈”母承子业,将一腔慈母之情化为对消防救援事业的大爱,关注消防救援队伍建设,积极宣传消防安全知识,多次交纳特殊党费……她的言行温暖着广大消防指战员,感染带动着更多的人关注、理解、支持消防救援事业。

  “儿子从小就有英雄梦” 单亲妈妈培养出消防好儿郎

  “管妈妈”身材消瘦,但精神矍铄、目光坚定。在她居住的小区采访时,提起这位老人,社区志愿者们都连连称赞。

  2006年11月,罗小双被公安部评为全国消防部队“英雄母亲”;2014年11月,被公安部评为第二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2015年5月,被评为“2014年度浙江杰出志愿者”、入围“2015《中国双拥》年度人物”;2016年11月,获评浙江省首届119消防奖先进个人;2020年12月,荣获温州市“最美拥军人物”称号。

  1956年2月,罗小双出生在温州市鹿城区。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高中毕业后,17岁的她就到一家企业上班了,两年后转到市华侨棉织厂,成为一名挡车女工。上班期间,她一个人要同时照看8台机器,连续七八个小时眼睛不停、手脚不停。尽管非常辛苦,但性格要强的罗小双不仅坚持了下来,而且还积极钻研业务,获得了企业“万米无次布能手”、市轻工系统“新长征突击手”、市“三八红旗手”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1984年,28岁的罗小双调往温州市市郊联社的黎明信用社,成为一名基层信贷员。她整天跑乡镇、进农村、入农户。大家逐渐熟悉了这个工作认真、作风过硬的“小女子”。她的工作成绩赢得了领导和同事的信任,被推上了中层领导岗位,成为全市唯一一位女银行信贷科科长。在她的带领和影响下,她所在的银行信贷科在全市金融系统评定中多次名列前茅,她本人也多次获得省、市级荣誉。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儿子管志彦还不满10岁的时候,罗小双的丈夫因病去世。孤儿寡母,她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工作之余,她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对小志彦的培养和教育上。对待儿子她从不娇惯,经常教育小志彦做人的原则、做事的道理。罗小双的言传身教、示范指引,让管志彦从小养成了诚实善良的品格,树立了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孩子刚懂事时,遇到熟人,会甜甜地喊叔叔、阿姨,如果知道对方姓什么,就把称呼前加上姓。同事们都夸他懂事。”提起儿子,罗小双满脸骄傲。她向记者展示了精心收藏的儿子学生时代画的钢笔画:“虽然孩子没有系统学过画画,但他喜欢画,你看这些随手画的人物,多么形象生动。”

  丈夫的离世导致家庭生活中父亲角色缺位。为了尽可能不让儿子感到失落,罗小双既当母亲又当父亲,倾尽所能想要将缺失的那份父爱补给儿子。含辛茹苦,儿终成人。管志彦从小就有当英雄的梦想,他渴望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2003年6月,中专毕业时管志彦的愿望更强烈了。“儿子从小就有英雄梦,我很高兴,也尊重孩子的选择,好男儿就应该为国效力,家里的事情不用挂心。”朴实的话语,饱含着理解和关爱。得到母亲支持,怀着一番壮志的管志彦背上行囊,奔赴部队。

  2003年12月,管志彦参军成为安徽省马鞍山市消防支队的一名消防战士。

  “我想把儿子的事业延续下去” 母承子业情系消防

  管志彦成为一名消防战士时,就有朋友劝罗小双:“和平年代,最危险的就是消防兵。再说,母子俩在一起,总归有个照应。”但她认为,好男儿投身消防,是为国家作贡献,是保一方平安,应该支持。

  儿行千里母担忧。作为母亲怎能不想念远方的儿子!但是为了不让儿子分心,她压制着心底的想念不去探望。管志彦进入消防队伍两年间,罗小双仅见过他一面。管志彦是个懂事的小伙子,他知道母亲一个人在家寂寞,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母亲打电话“汇报”:火海中成功救人了,评上优秀士兵了,受到嘉奖了……罗小双欣慰地发现,消防队伍的生活使儿子变得更勇敢、更坚定了。

  谁曾想到,还有3个月就退役时,这么一个懂事理、爱唱歌、会画画的小伙子,生命竟永远定格在了21岁……

  2005年8月2日10时许,蒙牛乳业(马鞍山)有限公司冰淇淋厂的冷库突发火灾。在现场抢险救援的管志彦得知库内有人被困,马上和战友一起顶着浓烟和热浪冲入冷库,先后救出3名员工。为确认是否还有被困人员,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向烟雾弥漫的深处搜索,不料钢结构屋顶突然坍塌,管志彦以怀抱水枪的姿势倒下去,再未醒来……

  火灾的前一天正是“八一”建军节。当晚,罗小双特意给儿子打电话祝贺节日。“儿子说队员们一起庆贺建军节时,他给战友唱了歌,他还在电话里给我唱了一首《军中绿花》……”志彦跟妈妈憧憬着退伍后的生活,罗小双特意嘱咐儿子“穿一天制服,就要站好一天岗”。谁知,第二天母子就阴阳两隔!

  近16年过去了,悲伤仍无法抹去。忆起过往,罗小双潸然泪下“。孩子喜欢唱歌,他给家里买了一套音响,说可以陪着我在家里唱。”罗小双指了指客厅电视机边的两个立式音箱,家里都是儿子在世时候的样子。“我是2002年搬进这套房子的。这个老小区的邻居后来都陆续搬去新家了,考虑再三我还是不能走,一切都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我怕儿子找不到家!”

  儿子的牺牲,令罗小双悲痛万分,然而她那瘦弱的身躯里装着的,却是一位伟大母亲宽广的胸怀:“志彦走了,但他走得值得,没让我失望,对得起身上的那身制服!”人们没有想到,在管志彦追悼会前夕,罗小双郑重地为刚被追认为中共党员的儿子交纳了10000元特殊党费。她说:“入党是志彦最大的心愿,现在他心愿已了,作为妈妈,作为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我应该这么做。”

  失去唯一情感寄托的罗小双没有就此沉沦,她把对儿子的思念,转化为更多的爱,倾注到其他消防队员身上,倾注到儿子热爱的消防救援工作上。每年的8月2日,罗小双都会从温州赶到马鞍山市消防救援支队,探访儿子当年的驻地,探望儿子的战友们。给儿子生前的战友们带点生活用品,给他们做做饭,跟他们聊聊天,16年来从未间断。“我喜欢看消防员勇往直前的身影,喜欢听消防员训练时的声声呐喊,一个个生龙活虎的小伙子,都是我的儿子”。

  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得知管志彦牺牲的消息后,为了方便照顾英雄母亲,从2005年8月中旬起,就近安排特勤二中队与罗小双结对认亲,罗小双成为了大家的“妈妈”。从此,大家都尊敬而又亲切地称呼她为“管妈妈”。

  2014年3月31日,温州消防部队正式聘请“管妈妈”为“编外指导员”。罗小双说,她要以这种特殊的方式接替儿子继续服役,“我想把儿子的事业延续下去”。

  “温州也有‘妈妈’关心我” 他们都因“管妈妈”而改变

  2006年,“管妈妈”提前退休,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支持消防救援工作上。对消防救援事业的爱,从朴素的爱屋及乌的情感,渐渐升华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她毕生的事业和精神的支柱。

  胡陈忠目前是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的一名消防员。消防队伍转隶前,他是合同制专职消防员,用他的话说,“最初就没太把工作当回事”。“我是1996年出生的温州本地人,原本就是普通的上班族,后来应聘为合同制消防员。起初其实是因为好奇才来的,入队后在生活和训练上很不习惯。”胡陈忠说,原先有父亲在背后一直支持他,父亲突然离世,给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家庭突然变故,加上转隶后自己何去何从心里也没底,我一度打算离职。多亏‘管妈妈’改变了我的决定。”胡陈忠告诉记者。

  云南籍的贺裕博也是合同制专职消防员。在转隶期,他也很迷茫:是否参加入职消防员招录?怎么报考?转隶后身份有什么变化?在他犹豫未决时,“管妈妈”来队里跟大家促膝谈心,既谈改革后的新希望,又谈孩子们自身的前途发展——既保一方平安又构建了积极的人生目标。“管妈妈”以母亲的身份希望孩子们成长更快、走得更远,逐渐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提到“管妈妈”,俩小伙儿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一起想走的有十几个,‘管妈妈’多次跟我们谈心,还千方百计鼓励我们刻苦训练、积极备考,最后我们都决定留下了。

  ”正因为“管妈妈”的支持与关爱,2019年5月,胡陈忠、贺裕博等一批队员顺利通过转隶后全国第一批入职消防员的考核,成为正式入职消防员。

  “我们是‘管妈妈’看着成长起来的,如果没有‘管妈妈’的关爱,我未必能成为入职消防员。”贺裕博说,“我入职后被分配到永嘉县,‘管妈妈’和志愿者专门来永嘉看望我,我非常激动。虽然远离家乡、远离亲人,但温州也有‘妈妈’关心我。”

  年轻队员们拉“管妈妈”一起建立微信群,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就向“管妈妈”倾诉,遇到困难,也会向她求助。

  人们称赞“管妈妈”,说她不仅引导青年消防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些消防员的人生。而“管妈妈”总是摆摆手:“不要这样说。不少消防员面临人生重要抉择时,因为自身比较年轻,身边又找不到能给建议的亲人,一时迷茫是很正常的。我作为孩子们的‘管妈妈’,跟孩子们谈谈心,给他们讲讲政策,帮他们剖析自身、分析形势,他们总能找到前进的道路。”

  老队员对“管妈妈”的感情也很深。“2017年,我因为训练而受伤,怕家人担心就没和家里说。谁知,第二天一早,‘管妈妈’就提着水果和滋补汤来到病房。”特勤大队二站站长蒋明富回忆,“看到‘管妈妈’的时候,我很感动。汤很美味,我一口气就喝光了,这汤没几个小时肯定熬不出来,从知道我受伤到采购食材、回家料理,再大老远送来,不知道‘管妈妈’这一晚是怎么过的……”

  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政委金大坚告诉记者,他们2005年和罗小双结对认亲之后,“管妈妈”就是温州消防的亲人,她把消防员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支持,早已是大家贴心的妈妈。

  16年来,罗小双把消防“管妈妈”当作自己的职务,把“编外指导员”当作自己的事业。她经常用退休金为“儿子”们购买书籍和运动服等生活用品,鼓励他们多学习、勤训练;每逢新消防员下队、老消防员退出等特殊时候,她都会和“儿子”们叙家常、聊亲情,缓解他们的思乡之情;每逢马鞍山新消防员入列,她都会写信与远方的孩子们沟通交流,鼓励他们走好“消防人生路”;每逢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她都会带领社区的好姐妹,和孩子们一起团汤圆、裹粽子、吃月饼;每逢新春佳节,她都会封好压岁红包,准备好新春祝福,塞到执勤战备的孩子们手中……16年来,“管妈妈”的慈母大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消防员们的心田,激励着小伙子们阔步向前。

    “‘管妈妈’牵线搭桥” 化身“代言人”加强社区和消防互动

  2007年,探望马鞍山消防支队时,“管妈妈”发现,消防员每次出警回来都是一身汗、一身泥,洗衣服要排队。她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就自费为他们添置洗衣机,后来又给他们添置了电脑等物件。“管妈妈”说:“妈妈不能陪在身边,你们要照顾好自己。”

  2020年2月29日是罗小双的生日。这天,她向党组织交纳了一笔金额为12020元的特殊党费,寓意“团结一致奋战2020年”。

  2021年元宵节,她又向温州市红十字会消防救助公益基金捐赠了13141.19元。她说:“这个数字有着特殊寓意,1314是一生一世,119是消防,代表我永远是消防的一分子。”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党委领导得知消息后,十分感动,局长琼色、政治委员詹寿旺专门写信给“管妈妈”,代表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向她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一沓沓捐款收据、一摞摞荣誉证书,见证了“管妈妈”替儿子延续消防救援事业的决心,见证了“管妈妈”这份特殊的、沉甸甸的慈爱之心。2017年11月,“管妈妈”被浙江省消防总队聘为消防宣传公益使者。

  为了呼吁更多的人关心消防、支持消防,“管妈妈”任第七届温州鹿城区政协委员期间,每年都提交呼吁关心支持消防工作的提案。她说:“消防工作是为了保障大家的安全,消防员本身的安全也应该保障好!”

  在“管妈妈”的示范和带领下,她所在的蒋家桥社区专门成立了一支“管妈妈志愿服务队”,吸引社区更多民众参与“双拥”工作和消防公益事业。林淑平退休前是该社区居委会副主任,分管消防工作,她赞扬罗小双:“不仅工作上招数多,而且行动也快,每次有活动,社区还没开始准备,‘管妈妈’就早早有了创意,并主动帮忙联系消防队伍。”

  “除了‘管妈妈志愿服务队’的活动外,有其他志愿活动,“管妈妈”基本也是第一个报名。”该社区党委副书记俞惠华眼中的“管妈妈”是一个阳光开朗、积极向上的热心大姐,遇到事情,首先考虑的总是怎么方便别人。“

  ‘管妈妈’牵线搭桥,消防员们能更多地参与公益活动,让消防救援工作更加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社会,也更好地宣传了消防安全知识。”特勤大队二站指导员方力说。

  “三乐亭”与“红日亭”是温州公益慈善机构长年免费供应伏茶、爱心粥的地方。志愿者俞淑华老人一见到罗小双,就熟络地拉住了她的手。得知记者的身份后,她竖起大拇指介绍:“十几年了,不仅‘管妈妈’常来帮忙,还拉上消防员们一起来,共同为公益事业出力,棒得很!”

  俞惠华知道“管妈妈”一个人不容易,跟她说:“社区是为大家提供服务的,有什么问题可以第一时间找我们。”但罗小双总是回答:“我没事,要把服务留给更需要的人。”温州市消防救援支队的宣传员余根铃,从2010年开始就关注“管妈妈”的事迹。“但她总跟我说,相比消防员们,她做的都是小事情,不需要宣传,要多宣传消防员们。”余根铃说。

    “管妈妈”告诉记者,看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消防救援队伍的关怀和支持,她感到非常喜悦和自豪,“这是对消防指战员最大的褒奖,也是对我们烈属最大的安慰,消防救援队伍永远是我们的坚实后盾和感情寄托”。

  在采访中,很多消防指战员这样告诉记者,消防救援队伍的荣耀归功于每一位浴血奋战的好儿郎,也归功于广大消防指战员的家属。正是因为有着千千万万“管妈妈”的无私支持、大爱奉献,才让他们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时刻践行“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精神,用生命守护人民安康。

  发表日期:4-5 3版


"浙江消防"官方微信

"浙江消防"官方微博

看更多消防新闻,请扫码关注"浙江消防"微信、微博